强美元下人民币跌破6.6 急跌后存“安全底线”(2024年10月15日)
2024-10-154月以来快速上攻的美元引发新兴市场货币大跌,人民币近期出现“补跌”。截至6月27日,人民币对美元跌破6.6大关。
中国资金管理网6月28日综合报道,内外因素都造成了人民币下挫。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,年初机构多数看空美元,对于美元/人民币的全年预测多在6.2~6.45,但由于美国经济的强劲程度大大超出市场预期,而欧元区经济大幅低于预期,贸易摩擦持续发酵,且中国5月经济数据出现放缓,这也导致此前始终稳健的人民币出现“补跌”。
“近期不少企业开始加速购汇,而且近期人民币贬值原因主要为市场贡献,非中间价因素,预计美元对人民币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存在上升的动能。”某国有大行金融市场部外汇交易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。
“这一轮新兴市场货币的贬值潮先从高波动性货币开始,例如阿根廷比索、土耳其里拉、俄罗斯卢布、巴西雷亚尔,而像新加坡元、马来西亚林吉特、韩元、人民币这类经常账户顺差较大的国家货币波动性相对较低,但近期风险开始外溢。”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分析师周浩告诉记者。不过,机构普遍认为,根据中国的经济基本面,人民币并不存在像其他新兴市场货币大跌的基础。眼下,机构对全年美元/人民币的预测区间在6.45到6.8。
在岸、离岸人民币多日连跌
截至北京时间6月27日收盘,在岸人民币对美元连跌五日,收创2017年12月19日以来新低,报6.5950,较上日官方收盘价跌390点,较上日夜盘收盘跌165点;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报6.6113,短短10个交易日之内,离岸人民币贬值近1.5%,为2016年以来最长连跌纪录。而美元指数报94.46,较年内最低点的88.2大涨近7%。
内因和外因共同主导了这波人民币快速贬值,且市场交易因素相较中间价的下调发挥了更大作用。“除了企业可能出现集中购汇的现象,也可能出现伺机做空人民币的玩家。”周浩告诉记者。
外因来看,美元走强是主因之一,而之所以美元走强速度如此之快,是因为多数机构年初看跌美元的仓位集中,一旦倒戈,会导致巨量敞口的清理,加剧市场波动。
年初,全球经济同步增长,使得市场认为其他货币比美元更具吸引力,即使美国经济仍表现良好。早前更有观点认为,美国经济强劲主要是因为不可持续、甚至危险的晚周期财政刺激,这可能会提前使得美国经济周期终结,并留下巨大的财政赤字后遗症。
过了几个月后,市场发现美国经济增长实在是太强了,使得多年来让市场相信“中性利率更低、本轮加息周期的利率不会高于3%”的美联储也开始抛弃了这个旧故事,考虑加速加息。欧洲、中国、日本经济增速又开始放缓,而新兴市场随之陷入巨震,尤其是受到贸易战、资本外流的夹击,这在墨西哥、巴西、土耳其、印度等国体现得尤为明显。叠加美联储缩表,此前不断涌入新兴市场的过剩全球资本开始撤出。
“市场大大低估了税改对美国经济的拉动作用,实时数据显示企业扩大资本支出的意愿超出预期,美国企业第一季度业绩亮眼,标普500指数公司盈利较去年同期增长近25%,预计这一势头还不会消退。”荷宝(Robeco)中国股票基金经理缪子美对记者表示。
目前,美国失业率为3.8%,创18年新低,机构预计美国二季度的GDP增长率将介于3%至3.5%之间。
欧元和欧元区经济的意外走弱加剧了美元看涨。去年欧元对美元暴涨超10%,今年数据显示欧元区制造业大幅走弱,叠加意大利政治风险,做多欧元的敞口也出现集中清理。6月14日,欧洲央行更是意外将加息时间推后,称“明年夏天前不会加息”,这导致欧元/美元暴跌至1.15心理关口附近,加剧了美元涨幅。
正是从6月15日开始,人民币跌势开启。当日人民币中间价下调344点报6.4306,为逾四个月最大降幅。贸易摩擦的持续发酵也影响了市场情绪,市场担忧这或导致中国贸易顺差减少,不利于人民币。
就内因而言,5月中国经济数据出现了放缓的迹象。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当月同比仅增长8.5%,创下了2003年非典以来的最低纪录;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同样下滑,前5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仅6.1%,比前4月累计增速下滑0.9个百分点。如果计算单月,则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仅为3.8%。
6月24日,中国央行宣布定向降准,为今年以来第三次,且中国在美联储6月加息后并未“跟随加息”。中美经济周期分化之下,两国10年期国债利率中枢一下一上,进而导致中美利差不断收窄。2018年以来,中美利差已从年初140个基点以上收窄至目前的不到70个基点。
新兴市场货币压力难消
眼下,尽管美元指数本身没有持续强势攀升,但新兴市场货币仍然维持跌势,可见在不确定性高企之下,市场避险或做空的情绪仍然较强。机构也预计,短期内这一情况难以改变。
年初到今年5月初,阿根廷比索跌了15%,土耳其里拉跌10%,俄罗斯卢布下跌7.8%,巴西雷亚尔、印度卢比等都有比较大的跌幅,这个情况跟2013年到2015年的状况非常相似,当时也是俄罗斯、巴西、土耳其这些国家货币有非常明显的跌幅,而这一态势此后有所加剧。
危机后,新兴市场加杠杆的趋势持续。新兴市场的债务占GDP比重在2008年时约100%,去年第三季接近190%。如果债务上升,但是国内的储蓄不足,就会导致经常项目赤字,这就意味着必须要从海外借入更多的资金,那么这些资金就会成为外债。历史上多次的新兴市场危机都表明外债不断增多可能造成螺旋效应。
“也就是说如果借的外债越多,一旦本国的经济出现不稳,本国货币会贬值,但是外债一般都是以美元计价,本币贬值之后以美元计价的债务会越来越多,这就会形成一个螺旋叠加效应,对本国的经济、汇率和债务都造成致命的影响。”周浩对记者表示。
机构普遍认为,避险货币日元相对具备优势。“目前美元对日元开启了回调态势,在三角区内震荡,短期而言,可能会继续下降到108的点位左右。”法兴银行首席外汇技术分析师埃姆斯(Stephanie Aymes)对记者称。
人民币急跌后存“安全底线”
不过,机构普遍预计,人民币并不存在如其他新兴市场货币那般持续大跌的基础。
在新兴市场货币当中,像马来西亚林吉特、人民币、新加坡元的波动率向来较低,今年的表现比较稳定,这些国家一般都拥有经常项目顺差比较高的特点。
就外债来看,2017年末,中国外币外债余额等值1.1万亿美元,负债率为14%,偿债率为7%,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35%,上述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,外债风险总体可控。人民币资本账户未完全开放,这是有力的安全阀。
就中美利差而言,云锋金融提及,“中国国债和美国国债的利差是人民币的安全垫。利差在收窄,不过目前名义利差仍有70个基点左右。相比中国央行行长易纲说过的‘比较舒服’的90个基点仅略有收窄。”
“我认为人民币会在6.67见底,中国增长的态势比2016年更好,而且中国央行的决策也更为主动。”管理1450亿美元资产的澳大利亚安保资本(AMP Capital)基金经理纳埃米(Nader Naeimi)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。他也表示,眼下欧元可能在筑底,不排除部分新兴市场货币会在情绪企稳后出现反弹。